中國藥科大最老的創業者周家礽

周家礽在16歲時離家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7年由部隊復員,因海外關系,改行選擇學習藥學,于1958年考入南京藥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習期間認識了江蘇常熟同學顧慧芬,并戀愛,在大學畢業時倆人同時向學校主動申請支援邊疆,自愿到云南工作。1962年畢業后,他們被統一分配至“云南白藥廠”,同年他們結婚。
在云南白藥,周家礽從技術員做起步,一路攀上了云南白藥首任總工程師的職位。在1993年,他到了退休的年齡,但是周并沒有向大多數的人那樣選擇過含飴弄孫的安穩日子,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創業。他和其他11個人共同發起集資28萬,創辦了滇虹藥業。
在周家礽的帶領下,滇虹藥業一路狂奔,自主研發、生產出“康王”牌外用和其他內服等藥物11種,20年后,滇虹康王品牌家喻戶曉,銷售額也達到了13億元,如果依此來說,他算得上中國藥科大最早創業中成功的一位。但在2014年,由于股權分散,上市無望,他不得不接受董事會的意見,出售了滇虹,雖然以36億元的好價錢賣給了拜耳,但這成為了周家礽心中永遠的痛。
這位倔強的中國藥科大畢業生,賣掉了滇虹后并沒有就此頤養天年,而是選擇了再創業。2016年3月,周家礽與幾位合作伙伴共同創建了“云南群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保健品、日化品的生產與銷售,并在今年獲得上海磐締投資的A輪融資。周可能是中國藥科大史上最老的一位創業校友。
中國藥科大最有錢的校友孫飄揚

說到中國藥科大學的企業家校友,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孫飄揚,其1982年畢業于于中國藥科大學化學制藥專業。實際上,恒瑞高管里有不少人都是藥科大畢業,比如現在任職恒瑞副總經理的張連山,與孫飄揚同是78級校友。
畢業后,孫飄揚成為恒瑞前身連云港制藥廠的一名技術員。1990年,連云港制藥廠還只是一個賬面利潤僅8萬元的作坊式小廠,由于產品單一、老化,企業步履維艱……彼時,年僅32歲的孫飄揚臨危受命,挑起了廠長的重擔。
1991年至1996年,技術見長的孫飄揚在5年時間內帶領著制藥廠開發了20多個新產品,其中5個被評為國家級重點產品,一些原料藥也打入了歐美市場,企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1996年銷售收入一舉突破億元大關。1997年,連云港制藥廠改制,成為了如今的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恒瑞已經成為中國新藥研發的代表性企業之一,并成為千億市值俱樂部成員,而孫飄揚與母校之間的互動也很頻繁。
2015年,孫飄揚受聘為中國藥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2016年,在中國藥科大學建校80周年之際,孫飄揚代表恒瑞醫藥向中國藥科大學捐贈2000萬元。同時,“恒瑞醫藥—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實驗室在南京正式揭牌。
王勇:知識改變命運

1987年,王勇考上了中國藥科大學,對學校的實驗課程從未有絲毫馬虎,以期望改變家庭貧困的面貌;仡櫱髮W經歷,王勇并不覺得辛苦,反而把這些經歷都視為不可多得的財富,“如果沒有當時的實驗,也不會被老師看中,就不會再回到學校工作,更不會促成后來的創業!
1991年,王勇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常州市藥檢所。還沒等板凳坐熱,第二周,中國藥科大學就下了一個通知,要求王勇回到藥科大學去上班。從1991年到1995年,王勇在中國藥科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他的生活與讀書時沒什么區別,仍然每天泡在實驗室里。
在高校工作了4年以后,王勇決定將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轉化,走上了創業的道路。1995年通過轉讓技術專利,他淘到了第一桶金;1996年,又籌措了近2000萬元資金創辦了圣和藥業,在牛首山租了一個幾千平方米的廠房,陸陸續續地招了六七十個工作人員,正式開始創業。
短短幾年時間,圣和藥業快速發展成為一家集醫藥研究、藥品生產和市場營銷于一體的現代化藥品生產企業!澳暇┦懈咝录夹g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接連而來。
2016年,王勇向中國藥科大學捐贈1000萬元慶祝母校80周年校慶,并在該校設立校企聯合實驗室,培養與市場接軌的藥學人才。
李春波:從學長手中接過公章

1995年到1998年,李春波就讀于中國藥科大學醫藥經濟管理專業。
1997年,李春波從學長金彪手中接過浙江醫藥掌門人的“大印”。彼時,新昌制藥廠(浙江醫藥前身)雖躋身全國醫藥行業九強,但國內半數藥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強勢登陸的跨國巨頭也讓中國醫藥產業前景不明。
一邊是大手筆,一邊是“小格局”。從副廠長、廠長到董事長,李春波始終把辦公室設在一所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廢棄幼兒園里,調侃自己是“小兒科科長”。用了60年的老廠區不遷新址,用了10多年的新廠區墻壁也有些脫落。李春波把省下來的錢,用于購置世界一流的生產設施、檢測設施、安全環保設施。
軍人出身的李春波,雷厲風行,不容置喙,對重污染產品“格殺勿論”:1997年,投資400萬元開發成功的鹽酸曲馬多產品,在審核中因環保問題而被一票否決。1998年,市場前景好的胃潰瘍藥物奧美拉唑產品也由于環保原因被“亮紅牌”。遭到“封殺”的還有2013年引發“毒膠囊”事件的工業明膠以及栲膠、氟哌酸……變廢為寶,產業再造。在李春波的堅持下,“浙江醫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從“原料——產品——廢物”延伸為“原料——產品——廢物——產品”。
不甘寂寞的中國藥科大老師李戰

在醫生父親的影響下,李戰準備干點與醫學有關的事情,他選擇了專心攻讀藥學專業。沒有學醫的原因是,無論醫生多么勤奮,也只能救治有限的病人,但是一種新藥卻可能救火成千上萬的人。
1989年,李戰考入中國藥科大學。畢業時,在學校領導的勸說下,他放棄了進入藥企工作的機會,留校任教。然而,在他任教后發現,重復的教學和行政事務擠占了他大量的時間,從事醫藥科研的初衷很難實現。同時,他身邊很多人開始做中國入世前的藥品“搶仿”工作,在此種大環境之下,李戰辭去了中國藥科大的教師工作,加入到了“搶仿”陣營,與幾個合伙人一同成立了江蘇長澳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澳”)。
創業初期,為了生存,江澳以進口藥品注冊銷售為主營,但這并非李戰想要的實業,于是在兩年后,李戰再次創業,籌集了200萬元在南京創立了長澳醫藥,與江澳相比,長澳是一個全新的平臺,以藥品研發為方向,以創新為目標。2005年,長澳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李戰也從一個中國藥科大學的學生、老師實現了到企業家的華麗轉生。
董大倫:最新的富豪校友

1984年,董大倫本科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生物制藥專業。畢業后,他先后被任命為貴陽生物化學制藥廠技術員、車間主任。1988年,董大倫升任貴陽生物化學制藥廠廠長。針對廠里品種單一、生產量少的現狀,他帶領全體員工改革生產工藝,使產品合格率達到100%。幾年時間,該廠新增了20多個品種投放市場,經濟效益大幅度增長。
1992年,董大倫辭職并創辦了新天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斷續組織老生化產品的生產、工藝改革。1995年,他又在新天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的基礎上,成立貴陽市新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并擔任董事長,次年建成生產廠。
2017年4月,新天藥業登錄主板的IPO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成為繼江蘇中旗、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后,第五家成功從新三板轉戰A股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也是今年以來第119家成功過會的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并非新天藥業首次沖擊IPO,早在2012年3月,新天藥業就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報材料。后因IPO暫停、企業推廣基藥產品等原因,新天藥業選擇了放棄。2年后,新天藥業轉而掛牌新三板。
在中國藥科大停留最長的企業家曹于平

今年1月12日,南京海辰藥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敲鐘上市,中國藥科大億萬富豪再加一位,其便是1985年從中國藥科大前身南京藥學院畢業的曹于平。
在中國藥科大的億萬富豪級的校友中,曹于平算是與中國藥科大緣分較深,待得時間較長的一位。其在畢業后加入了國家醫藥管理局新藥研究開發中心工作,工作了3年后,其又回到中國藥科大攻讀了神經藥理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在大學任教8年后,他辭別大學講臺,創辦了民營研發機構——南京澤辰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新藥篩選、研發、推廣和技術轉讓。
完成了資本、技術、人才原始積累后,曹于平在2003年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了南京海辰藥業。當時南京的一家主流媒體還發表一篇名為《曹于平:大學里走出的現代李時珍》,對其從中國藥科大教師這一工作背景甚為贊賞。
孫明杰:同宗同源

孫明杰(左)
孫明杰早年畢業于中國藥科大學,威爾曼新藥集團是由中國醫藥公司、中國藥科大學、香港威爾曼國際新藥開發中心于1993年共同合作創建的集科、工、貿于一體的大型合資集團公司,享有自營進出口權。
產學聯動是威爾曼公司與中國藥科大學的合作范例。獲得巨大成功的孫明杰先生深知母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力量與開發實力,為了威爾曼新藥集團的長足發展,他需要母校提供更多的科研與開發力量的支持,孫明杰董事長毅然選擇了中國藥科大學作為合作伙伴,這成為了企業日后發展的堅強后盾。威爾曼新藥集團與中國藥科大學之間的合作,自1989年開始,期間上規模的合作項目就有十幾個。
(轉載于2017年6月5日E藥經理人微信公眾號)